八十年代怎麼坐飛機去美國?免費喝茅臺抽雪茄,買票還得開介紹信……

釋出時間:2019-03-13 19:58:02 來源於:走四方旅遊網 閱讀量:7169
坐飛機,一度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。1980年,我國民航全年旅客運輸量僅343萬人;全年運輸總週轉量4.29億噸公里,居新加坡、印度、菲律賓、印尼等國之後,列世界民航第35位。
 
80年代中國飛機

1980年,首都機場1號航站樓啟用。此前,全國的機場還沒有使用登機橋或廊橋的。大一點的機場一般用擺渡車將旅客送到航班的舷梯前,小機場就得自己走。遇到寒暑雨雪或異常天氣,這段不長的路也會有不小的麻煩。有的機場風特別大,有的旅客帽子被吹跑,有的旅客拿在手裡的登機牌被吹飛,差一點登不了機。有的旅客帶的東西實在多,為了登機後能有地方放,大家爭先恐後,往往在舷梯上擠成一團。

當時,乘飛機幾乎沒有安檢的概念,辦登機手續的櫃檯旁會有一張告示說明哪些東西不能帶,寄行李時工作人員會問一下是什麼東西,但沒有檢查,更沒有安檢儀器或裝置。此外,當時對帶茶水登機沒有限制,有的乘客拿著一個裝滿茶水的大玻璃瓶就上了飛機。

飛機上有免費的綠茶,咖啡和糖果。有的糖果放在一個推車拖盤上,多少由己,自持身份的一般用手指撮3-5粒,有些人就抓一大把,空姐也只是笑笑。如果是頭等艙,據說每次還會發香菸,有的是十支裝的?白毛女?雪茄煙——那時候飛機上是可以吸菸的,所以別說火柴和打火機,甚至油瓶都可以帶上飛機。
 
80年代中國飛機

後來,航班將吸菸乘客集中在客艙後部,換登機牌時會問是否吸菸。外國航班開始禁菸後,中國民航容許吸菸還維持了一段時間,往返日本的航班因此增加了不少日本乘客。因為日本的航班已經禁菸,日本菸民為了在旅途能吸菸只能乘中國航班。

1975年開始,乘坐中國民航國際航班的旅客都免費贈送茅臺酒一瓶。後來改為免費供應,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取消。當時一瓶特供茅臺酒大約10元錢,是月工資的近六分之一。不過,因為坐飛機已是“天價”,很多人便認為飛機頭等艙、甚至普通艙上供應茅臺也不足為怪。網友“意識形態工作者”介紹,當時“不僅有茅臺,還有紅寶桔子汁,以及奧林匹克可樂”。

雖然吃得很好,但那時的飛機起飛前不開空調,夏天進入機艙就像一個大蒸籠,就算是春秋天,在陽光強烈時機艙內也會熱不可耐。機上的小禮品往往就是一把小紙摺扇,上面印著“中國民航”和“CAAC”的標誌。旅客坐定,艙內一片搖扇聲。待飛機升空,冷空氣由座位上方行李箱旁噴出,形成一片白霧,艙內溫度隨之逐漸下降,卻引起初次乘機的人的緊張,以為飛機漏氣或出了什麼問題。
 
80年代中國飛機

在安全帶的問題上,當時很多乘客不以為然,空乘也不嚴格檢查。而且當時的乘客很多是領導,空乘常用“首長”相稱,也不敢檢查。直到後來出了幾次因氣流引起的大事故,如東航一架飛美國的航班在太平洋上空遇到強烈氣流,飛機急劇下降2000多米,正在服務的空姐被撞成植物人,沒有系安全帶的乘客被拋上艙頂受重傷,情況才有所好轉。

儘管坐飛機新鮮,在當時,想要坐飛機並不是有錢就可以。一般買機票,需要憑單位介紹信和本人工作證購買。
 
80年代中國飛機

1981年,從上海到北京的機票價64元,多年不變。第一次漲價後變成90元,以後一百多——乘坐飛機一度是身份的象徵。

再來看看大家都感興趣的空姐。1929年,由美國寇蒂斯?賴特飛機公司與中國國民政府合作,成立了民國第一個家民航公司——中國航空公司(簡稱中航),但那時的飛機上還沒有空姐。
80年代中國飛機,登機牌

據記載,中國最早的一批空姐產生於1938年。舊時中國空姐招聘條件相當嚴格。據當時《申報》記載歐亞航空公司(中央航空公司的前身)1937年首次招聘空姐的條件是:年齡20—25歲之間、體貌端正、身高1.5米—1.7米之間、體重40—59公斤,能講國語、粵語、英語,並能讀寫中英文字。

直到1938年1月,中國才有了六名合格的空中小姐。圖為1947年9月,中國航空公司第一空勤組在訓練中心的合影。
暫無評價

當季熱門景點
+1 0

購物車